gzxiangshui.com网站

同样的手表,为何价格差了几百倍?

发表于:2024-12-25 作者:创始人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5日,我携此石归,袖中有东海。--苏轼表圈传闻,在12月的富艺斯拍卖会上,将会有2枚名表横空出世。一枚是保罗纽曼戴过的劳力士迪通拿,型号6263;一枚是史蒂夫麦昆戴过的泰格豪雅摩纳哥。对表圈名人轶事熟悉的人
我携此石归,袖中有东海。
--苏轼
表圈传闻,在12月的富艺斯拍卖会上,将会有2枚名表横空出世。
一枚是保罗纽曼戴过的劳力士迪通拿,型号6263;一枚是史蒂夫麦昆戴过的泰格豪雅摩纳哥。
对表圈名人轶事熟悉的人,看到这2只表,都会倒吸一口凉气。
先说保罗纽曼的迪通拿。保罗纽曼是美国传奇明星,2017年,他戴过的一只迪通拿手表被拍出了约合人民币1亿多元的天价,打破了世界最贵钢表的记录。
这个款式的劳力士迪通拿价格随之起飞,在市场的癫狂热捧下,连带所有款式的钢制迪通拿都一表难求。
然而,被保罗纽曼戴过的迪通拿不止一块,2017年,那块被拍出1亿多的迪通拿型号为6239,特征是计时小表盘的刻度上带有小方块;而今年出现的这块迪通拿,型号则是6263,没有这个小方块。
这只6263是保罗纽曼的妻子乔安娜赠送给他的,是他们结婚25周年纪念的礼物。 乔安娜还在表背刻了一句"Drive Slowly Joanne"(开慢点-- 乔安娜)。
我觉得这句话特别有意思。因为保罗纽曼除了是一位传奇影星,还是一位赛车手;而那时候的赛车手没有现在的先进计时工具,都用机械表计时,劳力士迪通拿就是他喜欢的赛车用表。妻子乔安娜的这一句刻字,十分用心。
保罗纽曼一直保存着这只表,他于2008年去世,这只表被他的女儿克丽纽曼继承。今年,在其他姐妹的支持下,克丽纽曼把这只表拿出来拍卖,拍卖所得将捐赠给他们家族创办的慈善机构。
这只表的拍卖之所以让圈内瞩目,原因是价格。在迪通拿市场行情还不热的2017年,保罗纽曼迪都能拍出1亿多;在迪通拿行情炙手可热的今天,这只新的保罗纽曼迪很有可能会刷新这个记录,拍出一个骇人听闻的天价。
另外一只备受关注的表则是史蒂夫麦昆的泰格豪雅摩纳哥。虽然传奇性和价格都比不上保罗纽曼迪通拿,但也是表圈内闻名遐迩的绝世好物。
史蒂夫麦昆是一位美国的硬汉派影星,被称为好莱坞史上第一硬汉,同时也是一名赛车手。他在1971年拍了一部经典的赛车电影《勒芒》,在影片中,他佩戴了泰格豪雅的摩纳哥手表。
泰格豪雅摩纳哥是一只方形计时表,从此一"拍"成名,成为史上最经典的表款之一。
在拍电影时,史蒂夫麦昆一共使用了6只摩纳哥手表,4只由道具师保管,2只由麦昆本人保管。即将拍卖的这枚正是后两者之一,是麦昆送给他的赛车机械师海格·阿勒图尼安的礼物,表背上还刻着"TO HAIG/LE MANS 1970"(赠海格/勒芒 1970)的字样。
海格接受采访时表示,麦昆送表给他,他一开始是拒绝的,但麦昆告诉他,这表已经刻了他名字了,不收不行。于是他收下,并一直佩戴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最后一只被拍卖的"麦昆摩纳哥"。麦昆在《勒芒》中戴过的6只摩纳哥已经有5只被拍出去了,仅剩这只还没流入市场。
相关人士估计,这只摩纳哥很有希望拍出超过100万美元的价格,约合700万元人民币。
原价不过几万、十几万的表,经过名人佩戴之后,何以拍出如此之高的价格?估计很多人不理解。
我认为,在背后支撑这一现象的,是典型的宗教式"拜物"思维,在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上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在此先声明:本文只列现象,不谈对错。我尊重一切正当的宗教信仰。
说回主题。在我的观察中,无论是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还是发展成熟的宗教(当今世界三大宗教),都体现出典型的圣物崇拜思维模式。即:圣人接触或使用过的物品,都具备非凡的伟力。
这一点,在东亚以外的宗教中又体现得特别明显。
举例而言,十字军东征时,骑士们所簇拥和倚赖的,是基督教的圣矛。根据记载,这支长矛是罗马士兵用来刺伤耶稣的,因此成为圣物。它被十字军携带东征,在战斗中赋予了骑士们非凡的勇气和鼓舞。
除此之外,基督教仍保留了一些与耶稣有关的圣物,例如曾刺伤耶稣的荆棘冠、曾包裹耶稣尸体的圣裹尸布等等。这些圣物一直受到人们的供奉与崇拜。
即使是相隔千里的佛教,也保留着类似的圣物崇拜的痕迹,例如舍利子,或经高僧开光的法物等等。
而在宗教文化不发达的中国,这一影响就相应淡薄。举例而言,古代中国人苦苦追寻某位名人的真迹之类,往往是因为其书画较别人有更高的艺术水平,而不是因为这幅作品被哪些名人经手过或盖过章。
而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宗教文化对西方文明的影响是何其深远,而现代文明又主要是由西方文明所驱动,因此自然而然地继承了这一文化烙印。
这一烙印反映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便是被炒上天价的名人签名(如明星签名海报、球星签名球鞋)、名人着用物品(如球星亲穿球鞋或球衣、明星戴过的手表)等等。
这些物品,在被名人接触过之前和之后,其客观性质并未有多大改变,但商业价值却直线飙升。背后影影绰绰的,是植根于很多人心灵深处、延绵数千年的圣物崇拜。
这一思维无所谓好坏高低之分,只是一种习惯。
人类对自己的情感,总需要找一个寄托。
也许有人会说,拍卖会中有猫腻。但猫腻并不是拍卖会的全部,如此普遍的现象后面,必然有相当的思维模式的支撑。
正如苏轼诗中所说:"我携此石归,袖中有东海。"
2022-08-03 22:05:1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