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表就一定是便宜货吗?
昨天,备受瞩目的珠海航展正式拉开了帷幕,这是中国最有分量的航空、航天、陆战装备的集中展示平台,在此次航展中,多款优秀的国产军事设备惊艳亮相,让无数军迷热血沸腾。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军事需求,特别是战争时期的军事需求,是人类科技进步最重要的动力之一。现在我们所广泛使用的电脑,网络,核技术等等,都是由军事需要催生出来的。当然,我们最关心的手表也不例外。在军事较量中,一枚精准耐用,功能强大的手表对于士兵来说非常重要,有很多知名品牌在历史上都为军队供应过手表。
但是,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提起军表,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皮实、简洁、粗犷、硬朗、便宜......仿佛军表就一定是廉价货。而这种印象的形成也不是毫无原因,最初的军表,大部分确实是来自大批量的军方订货,这就要求手表必须做到工艺简单,零件通用,易于维护,如此方能降低采购及维护成本。
但万事在变化,这一刻版印象也需要改变一下了。随着历史的发展,有很多当初的军表已渐渐从军事装备演变成了时尚装饰,甚至步入了奢侈品的殿堂,从泥土纷飞的战壕里一直走进了今天的香榭丽舍大道。那么,这些曾经的军表究竟经历了什么,我们今天所追求、所佩戴的奢侈手表里,有哪些具有军事血统?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已变得奢侈的军用品。
沛纳海 Radiomir
在20世纪早期,沛纳海就开始为意大利皇家海军供应高精准度的手表。到了1930年前后,沛纳海为意大利的潜水部队提供著名的Radiomir表款。Radiomir这个名字来源于镭(radium),因为沛纳海正是以这种元素来作为手表的夜光材料。
即使是在大表横行的今天,这款Radiomir的47mm尺寸也显得格外硕大,它身上也体现着沛纳海经典的设计元素,包括枕形表壳,焊接线性表耳,宽阔的加长防水表带等等。它的表盘采用了双层面盘设计,上层为指针和数字时标,下层为夜光涂层,以增强夜光效果。硕大、易读、强夜光和高防水性是早期Radiomir军表的核心特点,这些特点直到今天仍被沛纳海沿用在它的现代表款上。
万国表 大飞
1936年,万国表为民用飞机的飞行员推出了一款特殊版本的飞行员手表,由此一举打下了品牌在航空表领域的发展基础。到了1940年,万国表又为德国空军打造了一款特别版军表,这款表搭载的是怀表机芯,55mm的大表壳比胖大海还要夸张,因此喜提"大飞"称号。
为适应当时的战斗机飞行员的需要,大飞在设计中融入了很多军事航空元素:特意加长的表带能够很好地适应飞行服;停秒装置可以让计时更加精确;超大型表冠方便戴着手套的飞行员进行调整;12点位置采用双圆点三角形标志以便于识读。其强大的功能顺利通过了当时德国航天研究机构的测试,首批生产的1000枚大飞也为日后该系列的更新迭代奠定了设计规范。
宝珀 五十噚
上世纪50年代,法国海军成立了一支名为"Nageurs de combat"的精英潜水部队,潜水部队创始人Claude·Riffaud中尉与Robert·Bob·Maloubier上尉希望能为他们的蛙人找到一款能在深海中精确使用的手表,可惜当时的市面上并没有这种表。于是,他们委托宝珀公司按需制作,自此,宝珀五十噚正式列装法国海军。
五十噚这个名字的由来大家应该都知道了,来源于以前水手计算水深的一种长度单位,五十噚大约为100米,是当时能下潜的最高深度。初代五十噚大小42mm,配备旋入式底盖,双层O型密封圈表冠,防水性能远超同侪。为了更加适应水下作战的需要,五十噚使用了黑色表盘并饰以发光材料,还配备了单向旋转表圈,以便潜水员在水下依然能清晰获知下潜时间。这些都是在当时前所未有的创举,为日后的潜水表定下了标准,五十噚也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潜水表鼻祖"。
宝玑 Type XX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军队向包括宝玑在内的多家手表厂商订购了一批飞行员计时码表,军方给这批表的代号是Type 20。所以这批军表的表面上便只能刻印着 Type 20 字样。
在当时,军方对Type 20的要求十分严格:必须是38mm的表壳,35小时的动储,还要有清晰的识读性和发光效果,8秒/天的精确度和飞返计时功能。飞返计时性能并非复杂无比的机制,但却对机芯的素质要求极高。对于经常需要测量特定长度时间的飞行人员来说,该功能可以帮助他们在高速飞行的时候节省宝贵的时间,因此极为重要。现在宝玑的Type XX系列,便是这款老军表的直系后代。
总结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原本用于士兵作战的手表,如今已被放在玻璃罩子里,在璀璨的灯光下被人们所珍藏、欣赏和追逐,如果手表有生命的话,相比也会感慨万端吧。(汉密尔顿无言哭泣中)但是,曾经的军旅生涯,并不会影响这些手表的魅力和价值,反而赋予了它们独一无二的历史意义;而且,能够被军方认可,也是对手表品牌技术实力的一种肯定。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在收藏中给这些军表留下一个位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