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zxiangshui.com网站

与劳力士的强强对话,欧米茄靠什么扭转局面?

发表于:2024-12-25 作者:创始人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5日,今年是欧米茄的同轴擒纵技术问世20周年,这项技术目前已成为欧米茄的金字招牌,几乎旗下的所有表款都有列装,也是欧米茄提出"至臻天文台认证"的底气所在,被称为过去两个世纪中机械制表领域的最重大突破之一。今

今年是欧米茄的同轴擒纵技术问世20周年,这项技术目前已成为欧米茄的金字招牌,几乎旗下的所有表款都有列装,也是欧米茄提出"至臻天文台认证"的底气所在,被称为过去两个世纪中机械制表领域的最重大突破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聊聊这项技术。

说到欧米茄,就不得不提它的主要对手劳力士。石英危机之后,两者之间的每一次对话,劳记似乎都稳压欧记一头。但以同轴擒纵为首的几项黑科技发展成熟后,欧米茄已经逐渐拥有了挑战劳力士统治地位的资本,二者之间的比较也不再是单纯一边倒的态势。其重要意义可想而知。

其实同轴擒纵技术在1974年就被初步发明出来了,创造这一技术的人名叫乔治·丹尼尔斯(George Daniels,1926-2011),是英国制表巨匠,他后来也一度被认为是宝玑之后最重要的制表师。不过当时的人们似乎并不太理解这项技术的优势,乔治申请了六年才获得专利。同时他也在努力地向百达翡丽等钟表公司推销这个技术,但没人搭理他,因为在当时,石英风潮正在盛行,大家都觉得这个同轴擒纵没什么前途。就这样,乔治吃了一鼻子灰。

乔治·丹尼尔斯

但到了90年代,随着机械表的复兴,乔治的发明开始迎来了春天。彼时斯沃琪集团的掌门人尼古拉斯·海耶克慧眼如炬,意识到同轴擒纵系统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可以开发,马上果断出手,拿下了这项专利。1999年,欧米茄推出新款蝶飞,其机芯由ETA 2892改造而来,并且首次配备了同轴擒纵系统。这枚机芯被命名为2500机芯。新产品一经面世,即在制表界引发了轰动,成功抢占了当天的大小头条。

2500机芯

同轴擒纵的名声大噪,既离不开它本身的技术优势,又与欧米茄高超的营销手段密不可分。欧米茄一直致力于将它打造成机械制表史上里程碑式的进步,着重强调它改变了两百多年来的传统杠杆式擒纵系统;同时,在宣传的细枝末节上欧米茄也讲究甚多,比如对该项技术的命名--co-axial,便力求朗朗上口,以保证传播度。在内外共同发力的推动下,同轴擒纵的推广极为成功,大大地提高了欧米茄的品牌声誉。

在1999年初试啼声之后,欧米茄继续在同轴擒纵的改良上大步前进,到了今天,旗下产品基本上已完全覆盖了这项技术。其原理解释起来也并不复杂:从结构上看,传统的擒纵轮就是一个齿轮,而同轴擒纵的擒纵轮是由两层或三层的齿轮所组成,这些齿轮共用一个轴心,所以叫做同轴(Co-Axial)。在同轴擒纵的运作中,只有齿尖点对点的接触,而传统的擒纵装置则会有面与面的摩擦与接触。这样,与传统模式相比起来,同轴擒纵所产生的摩擦力就会显著减小,更不易损坏。

但同轴擒纵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它对零件精密度的要求太高了。对于传统的瑞士杠杆式擒纵来说,摆轮、擒纵叉、擒纵轮之间的互动是一瞬间的事,在约为0.1秒的时间裡,擒纵轮、擒纵叉需要快速接触,擦身而过。如果这两个零部件的实际尺寸和设计尺寸稍有偏差,就会影响到彼此之间的距离从而导致无法正常运作。而同轴擒纵的结构更为复杂,允许的公差范围只有传统杠杆式擒纵的一半,所以要实现量产十分困难。当初百达翡丽和劳力士等大厂商都让乔治吃了闭门羹,也是考虑到这个因素。欧米茄克服这一缺陷也付出了不少代价,比如著名的2500偷停事件等,对品牌当时的口碑还是造成了不良影响。

与欧米茄的大胆尝试相比,老对手劳力士在这方面的进展就显得比较缓慢而谨慎。这么多年来,他们只是在传统瑞士杠杆式擒纵的基础上做些调整,逐步应用一些新的材料,同时在美学设计上略微改进。而欧米茄则凭借大胆的同轴擒纵技术,取得了在机械创新上的竞争优势。现在看来,劳力士也是时候该发力了,不然真的有被赶上的风险。

就现在来看,唯一能够在创新性上超越同轴擒纵的,也许就真力时的Defy Lab系列。在该系列的产品中,真力时革命性地取消了游丝、摆轮、擒纵叉等部件,全部以一种薄薄的平面硅片取代,其振频达到15Hz,如果能够实现量产,将是当今市场上精度最高的腕表。但是,从本质上讲,真力时是直接删除掉了可能造成问题的零部件,而不是努力地改造它们。与之相比,研发同轴擒纵的乔治无疑更像是一个传统的钟表匠人,正是这种"温度""情怀"上的缺失,使得人们对真力时的这一技术创新热情不高。(而且真力时在投入量产方面似乎也遇到了麻烦)

到今天为止,欧米茄的同轴擒纵技术还在不断地改进中,当年的大胆投入,今日终于收获了甜美的果实。在庆祝同轴擒纵20周年的同时,也期待欧米茄能继续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2022-08-03 22:36:04
0